查看原文
其他

焦虑与否,最后都会变成寻豹高手

宋大昭 猫盟CFCA 2020-08-27


早上起来,看到大牛在群里发他们小五台组野外作业的实况。

冬季的小五台山考验着大牛的小五台野外组
 
今年雪比往年多,山上格外难走,阴坡有些地方的积雪达到1米深。不过我并不担心,这次上山的主力是由北大山鹰社的老队员们组成,他们经受过严格的训练,经验丰富、体力充沛并且装备齐全。
 
但是这些雪让我想起前几天(一周前)在宁夏六盘山的美好经历。
 
那个飘雪的日子,我和保护区的小张还有另外一个老护林员去安装2台红外相机。我们必须走到预设的网格,在距离网格中心点300米以内的范围里寻找合适的位置。
 
早上刚上路雪就越下越大,公路地面很滑,我一度担心是否能够顺利到达预定的停车位,也很担心这样的天上山是不是会有啥问题。
 
这种出发前的不安总是伴随着我,许多年也未能消除。
 

行进在六盘山宽阔的山谷里

每次上山前我都会进入一种焦虑状态,特别是在一些陌生区域。通常我们会做细致的计划,包括:

1. 了解山里的道路和不同区域的可到达性,
2. 研究地图,确定相机点位和制定路线,
3. 准备装备、给养,分配任务。
 
做计划时最重要的是路线的设定。一条好的路线应该高效且安全。我们习惯于把相机点位沿着大型的沟谷和山脊布设,以及安排在一些交叉路口。
 
然而动物活动频繁的地方距离人类活动区域较远,为了得到理想的相机点位,我们必须考虑在一天的时间里让队员走到可到达的最远的地方。
 
我会评估一天的工作量。野外调查时,通常我们每天的计划路程会在10-20公里之间,一天的海拔上升(非累计)大约控制在500-1000米以内。
 
我们通常会连续在野外工作数天,有时会达到10天以上,因此必须合理安排体力,确保能够完成任务。

我们会尽量选择在体力最优化的路线方案,比如我们会努力寻找车辆能够到达的最近处,尽量把步行的距离缩减。
 
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被考虑。
 
最基本的比如气候和环境。北方的夏季面临的问题比较少,主要是炎热带来的水的消耗量,以及山上疯长的植物带来的其他问题——植物间穿行的困难,兽道被遮挡找不到路。
 
而冬季则必须非常谨慎地对待每次外勤:

在恶劣的天气里,迷路、受伤均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而短暂的白天则会让我们在野外的可利用时间大大减少;

厚厚的积雪会导致体力消耗增大,而冰封的山谷则会使道路上存在很多冰河冰坡,一不小心就会滑倒摔伤。
 
与之应对的,则是装备和后勤给养的重要性。三层着装系统、各种防水硬壳、登山鞋、头灯手电、雪套冰爪……还少不了高热量且轻量便携的食物。
 
六盘山的山谷





然而实际情况无法预料





即便如此,我们准备充分、经验丰富,面对将上的山,我依然会感到焦虑。

因为山上的情况我一无所知
 
我不知道路线是否和我想象中一样,也不知道谷歌地球的地图是否能真的反映出山上的真实地貌和环境。

即便只是一段地图上看不出的2、30米的断崖,可能也会让我们的计划彻底失败。

我们还会遇到几乎无法穿越的灌草丛,一小时也走不出几百米,但在地图上可能根本看不出环境其实如此糟糕。
 
我们总是要面临计划的更改,每个计划背后都存在着好几个PLAN B、C、D。每次做计划的时候我都心情紧张,反复评估自己是否能完成任务,评估年轻的队员们是否会遇到什么麻烦。
 
事实上现在我每次更担心自己,我的膝盖在多年的山地劳动后开始老化,经常隐隐作痛;而体能也在下降,经过一两天的大强度作业后总感觉体力难以恢复,不像几年前那样睡一觉就会满血复活。
 
我不知道别人是否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不过新人们如果只是跟着老人走是不会担心那么多的,估计只有队长才会操这些心。


大牛与小五台群山
 
大牛这方面就很厉害,他的体能和协调组织能力都很强,不愧是北大山鹰社的老山鹰。

大牛总是能够高效率组织人马、制定计划,并且精力充沛地挑选难度最大的线路自己完成。

看上去在跑野外这件事情上,他并不像我那样顾虑太多,他的实干精神让我感觉轻松了很多,乐观和自信的情绪是会传染的


大牛走在小五台山通天梁上

尽管行前焦虑难安,但这种焦虑的情绪往往会在我走进山里的那一刻就开始消散。

随着身体开始变热,呼吸和步伐逐渐变得协调起来,山里那熟悉的味道和声音似乎在说:嘿,你又回来啦。

于是我的感官开始变得敏感,那些不显眼的足迹、有蹄类从山坡上留下的痕迹、动物的粪便开始逐一呈现在我面前。
 
绝大多数情况下,山里的每一天都能够按计划进行。到了下山的时候,大家都疲惫但开心着。毕竟,只要在山里行走,就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小惊喜。

六盘山的那一天,虽然我们在雪地里走得双腿如同灌铅,但是我们在山脊上看到森林银装素裹,如同雾凇一般美丽,而一晴那组则非常幸运地看到了一只匆匆过路的黄喉貂。


六盘山山脊上繁茂的植物上面盖了一层雪





荒野,刻在猫盟的骨子里




 
猫盟的基因里有着挥之不去的荒野元素,这一点从2008年5月2号我第一次跟随着老王的弟兄们:大松和林环,在山西和顺进山时便已注定。
 
多年来我们从未离开山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走在兽道上,用脚底感受泥土和草丛的柔软,呼吸不同季节荒野的气息,倾听风、泉和鸟兽的声音,并凭借这些元素塑造出对一片山林的认识
 
我们与我们要守护的它们身处同一个空间,感受彼此的存在,我们用这种感性的认知加上科学的手段去了解它们。
 
我们将完整的山林划分为一个个网格,并沿着山脊和沟谷的走向去判断动物可能行进的路线;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并根据坡度、坡向、海拔来确定不同网格中它们的空间选择;我们从大量的野外经验和不同动物的习性中去判断兽道的位置,最后我们在它们的必经之路和出现概率最高的位置上安装红外相机。


2012年,豹曾经出现在小五台山这条山沟里
 
影像会传递给我们最真实的细节,我们看到狍子和赤狐的毛色随着草木的兴衰而变化;我们看到随着纬度和海拔的变化,赤麂、毛冠鹿、马麝、岩羊依次出现;我们看到豹伴随朝阳和夕阳游荡于林间;我们也看到夏季的独狼和冬季的狼群。
 
这些荒野的脉动韵律成为吸引我的原动力

若不是这些美好的生灵和瑰丽的自然景色,保护便只剩下和人类打交道的枯燥乏味,我很怀疑那样的话我是否还能坚持下去。


六盘山,林麝的粪便

保护的方法千万种,但最后都应该落到野生动物本身,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真实情况。猫盟的野外基因使得猫盟能够始终聚焦于野生动物本身。
 
今天,我们的野外作业工作量很大,除了山西和顺的华北豹大本营之外,我们沿着太行山在驼梁、小五台山都开展了相同技术规格的长期监测,并且继续在华北山地寻找潜在的豹种群或者个体。

 
为了实现带豹回家的愿景,我们已经在从北太行到燕山的数百公里范围内部署了接近300台红外相机,并且还将做更多的栖息地质量以及猎物评估工作。
 
而针对豹这个物种,我们还将在更加广阔的地理尺度上开展研究

从华北到西北,再到西南,从太行山到六盘山再到沙鲁里山,我们希望能够再花数年的时间,最终能够阐明中国内地的豹种群的生存现状,它们的生态史以及在不同地区所面临的保护问题。
 
只有解释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准确判断对于豹这个物种的保护策略与手段的合理性。

然而要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去爬更多的山,有更加专业、高效和强悍的队伍。

 
谢天谢地,历经了华北山地的数次野外作业,大牛正在打造出一支由猫盟队员和志愿者组成的配合默契的野外队伍。

猫盟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们虽然在经验上还需要积累,甚至体能上也还需要加强,但他们善于从荒野中获得乐趣。


冬季的六盘山,溪流尚未全部封冻,这反而让蓓蓓过河的时候有些困难

在山里走得开心,即便是在山里耗了好多天以后依然保持良好状态,这对于一个动物保护组织而言格外重要。
 
有一天我安排一晴自己和六盘山保护区的苏玉兵一起上山去走一条远道,我和小张去走另一条轻松一些的路线。

早上一晴坐在越野车里若有所思,她看着我慢悠悠地说:“我有一点忧愁。”我说你忧愁个啥?早饭不是吃得挺好么。
 
她说她有点担心,怕走不下来今天的路。


一晴行进在六盘山宽阔的山谷里

我心中窃喜,终于你也感受到我的那种焦虑了。其实我知道她没问题的,小苏体力很好,也很会照顾人,路线是啥样也早就在一晴脑子里了。不过我还是叮嘱她:不行就换PLAN B,山脊的点实在上不去可以放弃。
 
没关系,焦虑着焦虑着,你就会成为高手了,还有很多山和豹子等着你们呢。

-----冬季小五台大赏分割线-----


-END-


……更多大猫小日记,你还可以读……


巡逻高度:4000米


新龙的森林里,鹿的身后跟了一只小豹子


更多: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大牛镇楼!

寻豹高手位已预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